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宣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通过。该机制被俗称为“碳关税”。欧盟CBAM一旦实施,将成为全球首个“碳关税”。
不过,业界普遍担忧,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碳市场定价体系,欧盟如果单方面实施“碳关税”很可能导致出现新的贸易争端。
CBAM一直充满争议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实际上并非欧盟“首创”,在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之初,其就是各方讨论的议题之一。该机制是指在国内实施严格的气候政策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
围绕CBAM其实一直充满争议,支持方认为,实施该机制可以减少“碳泄漏”风险;反对方则认为该机制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
距离实施再进一步
欧盟自2005年开展碳排放交易以后,就开始讨论针对“碳关税”立法。
2019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任伊始即推动将CBAM列入了欧盟绿色新政中。
2020年,欧盟委员会提交了CBAM影响评估报告,并对其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先是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设立CBAM的决议,随后,欧盟又将碳中和目标定为强制性法律约束。欧盟CBAM也由此获得了“合法”身份。
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根据气候目标,提出了名为“Fit for 55”的一系列立法提案,涵盖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等多个领域的政策修订,其中正式公布了CBAM提案细则。
2022年3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CBAM的“总体方针”,CBAM距离实施再进一步。
覆盖范围将包括欧盟碳市场所有产品
欧洲议会针对CBAM的决议包括:一,CBAM覆盖范围将包括欧盟碳市场下的所有产品,钢铁、水泥、玻璃、陶瓷、化肥的行业都将纳入其中;二,CBAM带来的收益将用于支持绿色新政的目标;三,CBAM将不能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
欧盟委员会的CBAM立法草案,则将水泥、钢铁、电力、铝和化肥作为首批纳入CBAM的行业,并设置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上述行业的进口商品只提交信息,无需缴纳相应费用,过渡期结束后,进口商需要为其进口产品的排放支付费用,同时,欧盟会考虑是否扩大覆盖的行业范围。
据欧盟估算,实施CBAM每年将带来50亿-140亿欧元的收入。
不过,此次,欧盟理事会通过CBAM方案暂时搁置了三个问题:一是取消免费碳排放配额的时间表,另一个是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收入分配方案,以及欧盟出口产品的碳成本“退税”问题。
业界担忧引发新的贸易争端
欧盟委员会表示,作为欧盟碳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CBAM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欧盟碳市场机制下存在的“碳泄漏”问题,同时,也将鼓励欧盟的贸易伙伴国也建立相应的政策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法国经济事务、财政和复苏部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欧盟理事会就CBAM初步达成一致是欧洲气候政策的胜利,它将为欧洲工业领域提供加速脱碳的工具,保护欧盟国家的气候行动免受来自外界的影响,还将激励欧盟以外的国家致力于减少排放、实施可持续发展。”
不过,业界普遍担忧,欧盟率先实施CBAM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的贸易争端。有业内人士认为,实施碳关税将导致相关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令行业承压,同时,类似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政策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或成为部分国家保护本土产业、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
布鲁盖尔研究所就曾发表文章指出,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很可能引发贸易争端。澳大利亚更是公开反对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称其为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另有泰国、韩国、菲律宾等国质疑,欧盟此举是要把单边标准强加于其他国家。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傅莎指出,欧盟推出CBAM的初衷与其碳市场改革密不可分,其中就包括帮助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欧盟应该也考虑到了各界对贸易争端的担忧,在相应条款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比如,费用的征收并不针对进口产品,而是针对其本土进口商。不过,这不能避免这些条款通过传导致使进口产品的成本增加。另外,欧盟还通过选定行业、局限在直接排放、设置过渡期等方法,尽量减少各界的顾虑。目前来看,可能对其周边贸易伙伴的影响会比较明显,首阶段覆盖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傅莎认为,从欧盟碳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碳市场也可以有所借鉴。“比如,在设计碳市场之初,考虑到如何在减排的同时减少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事先做好相应的量化分析。另外,从具体情况出发,判定优先将哪些行业纳入碳市场,如已经被欧盟纳入碳边境调节机制首阶段覆盖的行业,从而帮助相关企业获得相应的减免。”
值得注意的是,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并不意味着作为“碳关税”其已经走完立法程序。据傅莎介绍,这表明继欧盟委员会之后,欧盟理事会也形成了自身的“碳关税”方案,下一步,还要等待欧洲议会确定相应的方案,然后进行三方协商,才能得到最终的法律文本。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