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2024年TBT通报情况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166个成员*1中共有91个成员提交了4334件TBT通报*2,较上年增长6.5%,其中包括2356件新通报、1906件补遗和勘误通报、72件修订通报。提交通报数量位列前10位的成员依次是:乌干达、美国、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埃及、布隆迪、巴西、中国和以色列。
前十位WTO成员仍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提交的TBT通报数占所有成员总通报数的比重为63.6%,比2023年下降2.1个百分点。乌干达是本年度提交TBT通报数最多的国家,共426件,增长3.4%,增速与前三季度相比下降明显;埃及排名第六,TBT通报数大幅增长2.3倍,是增速最快的成员之一;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国排名第二,是本年度提交TBT通报最多的发达国家,提交的TBT通报数较上年下降7.5%;以色列提交的TBT通报数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5.3%(见表1)。
注:本表2023年数据来源于本网站《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本报告2024年的数据中,“一带一路”国家新增统计巴西。
在155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3,本年共有64个国家/地区提交了3214件TBT通报,比上年增长15.1%,占WTO成员总通报数的74.2%。除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外,排名较前的“一带一路”国家本年度提交的TBT通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巴西增长30.9%(见图1)。
图1 2024年和2023年部分“一带一路”国家TBT通报数比对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4成员国2024年共提交了590件TBT通报,较上年增加54.9%。其中,TBT通报数增加最明显的是中国,增长幅度为1.7倍。另外,泰国、日本、越南、菲律宾所提交的TBT通报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韩国和新西兰则有下降(见图2)。
(如无特别注明,本节数据均来源于WTO官网,收集于2025年1月2日)
*注:
1. 科摩罗和东帝汶分别在2024年8月21日和8月30日加入WTO。
2. 按照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2.9.2条的要求,只要各成员拟议的技术法规不存在有关国际标准可参照,或拟议的技术法规中的技术内容与有关国际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不一致,且该技术法规有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则各成员即应“通过秘书处通知其他成员拟议的法规所涵盖的产品,并对拟议的法规的目的和理由作出简要说明”。WTO秘书处通常会将各成员发出的这种简要说明通知以一个固定格式表格的形式派发到其他成员,这个表格就是TBT通报。TBT通报作为WTO最官方和正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布渠道,是体现WTO成员技术性贸易措施方向和趋势的重要文件。本简报不统计条款10.7、条款15.2等通报。
3.“一带一路”成员单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一带一路网”中的“国别”一栏。截至2022年1月2日,已有155个国家/地区列入该栏。
4.《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十国。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2024年我国出口欧美消费品受阻情况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介绍美国CPSC召回和欧盟Safety Gate通报。
【美国】
2024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305例召回通报(Recall),比2023年下降5.6%。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消费品)共196例,占美国CPSC召回总数的64.3%,比重较上年增加7.3个百分点,涉及金额约41.2亿美元。此外,有51例是美国与加拿大联合进行召回,占中国产品被召回通报数的16.7%。
中国输美产品被召回最多的产品为儿童用品和玩具(25.0%)、电器/电气设备(20.4%)和纺织服装(9.2%),与2023年情况相似(见表2、图3)。
被召回的49例儿童用品和玩具中,玩具产品共25例,被召回的主要原因包括玩具磁铁部件磁通量不符合规定、产品铅或镉含量过高,以及小部件脱落造成呛噎等。儿童用品(23例)中,有7例为婴儿寝具,包括婴儿秋千、婴儿床、婴儿吊袋、婴儿摇篮等,被召回原因主要是产品会造成婴儿在睡眠时窒息;有4例为游戏床垫类产品,均存在违反美国联邦《婴儿床垫安全法规》的情况,不符合厚度测试和缺少警示标签,存在窒息风险。电器/电气设备共40例,被召回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着火或触电风险,部分产品还因烫伤和割伤风险被召回。
表2 2024年和2023年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前5类产品
图3 2024年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的类别分布
(2024年数据来源于美国CPSC官网,收集于2025年1月2日;2023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4年,欧盟非食品类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安全门(Safety Gate,旧称:RAPEX)共发布4061例危险产品通报,较上年增长21.2%。其中,产品原产地为中国的通报有1649例,较上年增加33.5%,占欧盟Safety Gate通报总数的40.6%,比重较上年增加了3.7个百分点。原产于中国被通报最多的产品为玩具(32.2%),另外还有电器用品与设备(20.4%)、照明设备和灯串(7.8%)等(见表3、图4)。
表3 2024年和2023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前5类产品
图4 2024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类别分布
2024年中国输欧玩具较2023年增加156例,增长了41.6%,稳居第一,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有:玩具的部件容易脱落或易被接触,儿童可能会把它们放进口中并导致呛噎;玩具含有过量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危害儿童健康。对中国输欧玩具通报最多的国家是法国(100例)和波兰(80例)。
电器用品与设备被通报数比2023年增加了76例,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为带电部件可能会被接触,使用者可能会遭受电击;产品焊料中含有过量的铅,铅存在环境风险。对中国输欧电器用品与设备通报最多的国家是瑞典(144例),其中通报产品中90.3%涉及铅含量超标,其次是邻苯二甲酸盐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s)含量超标。
照明设备和灯串与2023年相比增幅较大,增长了1.37倍,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为带电部件可能会被接触,使用者可能会遭受电击。对中国输欧照明设备和灯串通报最多的国家是匈牙利(58例)。化学品被通报数比2023年增长了2倍,其中一次性电子烟有82例,占比91.1%,电子烟被通报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含有过量的尼古丁或含尼古丁液体。纺织服装和时尚物品比2023年下降了6.02%,被通报原因主要是绳带可能成为儿童各种活动中的羁绊,导致勒毙或受伤。
对中国输欧消费品提交通报数量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瑞典(16.6%)、匈牙利(11.0%)、法国(10.6%)、德国(9.5%)和波兰(8.5%)。其中,瑞典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电器用品与设备(144例);匈牙利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照明设备和灯串(58例);法国、德国和波兰通报最多的产品都是玩具(依次分别是100例、64例和80例)(见表4、图5)。
表4 2024年和2023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前5位国家
图5 2024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国家分布
(2024年数据来源于欧盟Safety Gate官网,收集于2025年1月9日;2023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2024年我国出口欧美农食及医疗器械产品受阻情况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介绍美国FDA拒绝进口和欧盟RASFF通报。
【美国】
202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计通报拒绝进口23518批次,较上年增加47.9%。对中国输美产品(含农食产品、医疗产品、化妆品及烟草产品等)通报拒绝进口4611批次,较上年增加113.9%,占美国FDA通报数的19.6%,占比较上年上升6.0个百分点。中国被美国FDA拒绝进口批次数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被拒绝进口的医疗产品和烟草产品大幅增加,分别较上年增加188.1%和132.6%。
在农食产品方面,美国FDA通报拒绝进口农食产品9305批次,较上年增加29.5%。中国输美农食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849批次,较上年增加22.9%,占美国FDA通报农食产品总数的9.1%,占比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被拒绝进口最多的农食产品是蔬菜水果(见表5、图6)。
表5 2024年和2023年美国FDA拒绝进口的前5位中国农食产品
图6 2024年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中国农食产品种类分布
从拒绝原因上看,有275批次(32.4%)农食产品因涉及“含污秽的、腐臭的或腐烂的物质,或不适于食用”而被拒绝进口,较上年增加41.8%,主要是蔬菜水果(92批次)、烘焙产品(71批次)、其他零食(39批次)和水产品(33批次);有269批次(31.7%)的农食产品因涉及“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而被拒绝进口,较上年增加198.9%;有221批次(26.0%)农食产品因涉及标签问题而被拒绝进口,较上年增加23.5%;有149批次(17.6%)农食产品因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被拒绝进口,较上年增加47.5%。(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从具体产品上看,被美国FDA拒绝进口批次数最多的中国农食产品是红枣产品(53批次),其中,52批次是因“含污秽的、腐臭的或腐烂的物质,或不适于食用”而被拒绝进口,1批次是因“含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被拒绝进口。其次是饼干产品(含曲奇饼、苏打饼等),共被拒绝进口47批次,其中,有41批次拒绝进口原因涉及“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
在医疗产品方面,2024年美国FDA共通报拒绝进口医疗产品10033批次,较上年增加46.0%,占美国FDA总通报数的42.7%,占比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2492批次(医药品148批次、医疗器械2344批次),较上年增加188.1%,占美国FDA拒绝进口医疗产品总数的24.8%,占比较上年上升12.2个百分点。
从拒绝产品上看,中国被美国FDA拒绝进口的活塞式注射器数量剧增,共1408批次,其中74.0%是同一企业出口的产品。该企业因不符合器械质量体系要求,生产的活塞式注射器于2024年5月被美国FDA列入进口预警89-04的红名单,所有活塞式注射器不经物理检验立即自动扣留,导致活塞式注射器被美国FDA拒绝进口多达1042批次,集中发生于2024年5月至9月(10月还有1批次)。
此外,乙烯基检查手套、聚乙烯检查手套和橡胶检查手套等医用检查手套也被大量拒绝进口,被拒绝进口批次数分别排在第二、三、五位,分别被拒绝进口187批次、167批次和27批次。
从拒绝原因上看,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涉及最多的原因是加工过程不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涉及该原因的产品有1399批次(56.1%,去年仅18批次),其中有1373批次是活塞式注射器。排在二至四位的原因均属于注册问题,具体为“药品或器械未在510(j)要求的列表中,或未提供510(j)或510(k)要求提交的通知或其他信息”“负责产品生产、制备、宣传、合成或加工的机构未按期注册”和“器械与已上市合法器械为非实质性等同或510(k)未备案”,涉及这三个注册原因的产品分别有545批次、445批次和356批次。注册问题一直是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年共有866批次(34.8%)被拒绝进口的中国医疗产品涉及该问题,虽然占比较上年下降40.1个百分点,但涉及的具体批次数较上年增加218批次。排在第五位的拒绝原因是“因器械存在缺陷或漏洞,产品质量低于其声称或被描述的水平”,涉及该原因的中国医疗产品有290批次,较上年增加70.6%,涉及该原因的产品均为医用检查手套(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2024年数据来源于美国FDA官网,收集于2025年1月8日;2023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4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发布5364例食品安全风险通报,较上年增加14.6%。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被通报372例,较上年增加15.2%,占欧盟RASFF通报总数的6.9%,占比与上年持平。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254例(含3例实为食品接触材料但被通报国归类为食品),较上年增加32.3%,占中国产品通报数的68.3%。另外还有食品接触材料104例,饲料13例,其他1例。
在食品方面,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品最多的类别是“水果和蔬菜”和“预加工食品和零食”(均为35例,见表6、图7),这两类食品的通报数分别占中国产食品通报数的13.8%。“水果和蔬菜”类食品的违规原因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除柚子、海藻和青椒等近年频繁被通报的水果蔬菜外,2024年菌菇类食品的通报数也有所提升,共有9例被通报,通报原因主要为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或胺菊酯等农药残留超标。“预加工食品和零食”类食品的通报数大幅增长(在2023年仅有1例通报),主要涉及方便面和零食等含肉制品的加工食品,违规原因主要是含有未声明的动物成分或过敏原。
食品通报数排名第三的类别是“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30例),包括28例茶叶茶饮及2例咖啡。被通报的茶叶茶饮中,78.6%都是因为农药残留问题而被通报的。农药残留一直是中国输欧食品被RASFF通报的主要原因,2024年RASFF发布的中国产食品通报中,约有24.0%的通报涉及的违规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或含未授权的农药,涉及毒死蜱、唑虫酰胺、啶虫脒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见农药。
“其他食品/食品混合物”“坚果/种子产品”和“谷物和烘焙制品”类食品的通报数均较上年增长达到100%或以上。其中,“坚果/种子产品”主要涉及花生、南瓜子等坚果类食品的黄曲霉毒素问题,“谷物和烘焙制品”主要涉及米制品的转基因问题。
表6 2024年和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产品
图7 2024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类别分布
2024年通报中国产食品最多和第二多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和荷兰。两国的通报数合计占中国产食品被通报数的40.9%(见表7、图8)。意大利上半年频繁通报中国产的含肉蛋奶制品的加工食品(36例),其中又以方便面为主(21例),违规原因主要是含有未声明的动物成分或过敏原。荷兰在2024年较为关注转基因米制品,有8例中国产食品因含有未授权转基因的米制品而被荷兰通报,涉及米粉、米糕和味噌等食品。此外,荷兰还加强了对动物源性食品或复合产品的边境管控力度,2024年共有13例中国产食品和饲料因未在边境管理站进行必要的兽医卫生检查而被通报。
表7 2024年和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国家列表
图8 2024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的国家分布
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2024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接触材料制品(以下简称食接制品)104例,较上年减少17.5%。物质迁移(含重金属迁移和成分迁移)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首要原因,80.8%的中国产食接制品通报涉及该原因。其中,塑料食接制品的常见迁移物质包括初级芳香胺、甲醛和三聚氰胺等,金属和陶瓷食接制品的常见迁移物质包括铝、铅和钴等。2024年通报中国产食接制品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18例),其次是爱尔兰(13例)和法国(11例)。意大利在前三季度较为关注丁腈手套的物质迁移问题,通报了6例总迁移过高的食品接触用丁腈手套。爱尔兰则较为关注尼龙产品的初级芳香胺迁移问题,76.9%爱尔兰提交的食接制品通报涉及的违规原因是初级芳香胺迁移超标。
在饲料方面,狗咬胶和宠物零食依旧是主要被通报的饲料产品,通报原因主要为货物在边境管理站未进行兽医卫生检查,还涉及非致病微生物和兽药残留等问题。
(2024年数据来源于欧盟RASFF官网,收集于2025年1月6日;2023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