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消费主义浪潮下,产品的频繁丢弃与更换已成为突出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欧盟每年因消费品过早处置产生高达 2.6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消耗 3000 万吨资源并生成 3500 万吨废弃物。在此背景下,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成为改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路径,通过减少新产品需求来缓解环境与气候压力、降低对全球供应链依赖并创造本地就业,这在欧盟立法(如生态设计可持续产品法规)中也得到体现。2024年12月,欧洲环境局发布《欧洲产品寿命监测趋势》报告,基于欧洲环境署循环经济指标实验室的七个特定指标,分析聚焦欧洲产品使用寿命趋势。
一、关键指标分析
1、总体消费趋势
2000 至 2022 年,欧盟人均最终消费价值经通胀调整后增长 21%,家庭在家电(尤其是手机)方面支出增长显著,如 2022 年手机支出是 2000 年的 25 倍,平均每 2.5 年购买一部新手机。这表明整体消费增长的同时,产品使用寿命或使用强度并未同步提升,2010 - 2021 年欧盟经济材料摄入量缺乏大幅减少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反映出消费增长未因产品寿命延长或使用效率提高而得到有效制衡。
2、特定行业剖析
汽车领域:2013 - 2022 年欧盟乘用车平均年龄增长 10%(从 10.9 岁升至 11.9 岁),但新车需求在 2010 年代前期增长,2020 年后因疫情等因素下降。东欧乘用车平均年龄比西欧长 10 年,凸显区域差异。对于排放集中于使用阶段的内燃机汽车,需权衡寿命延长与可持续升级(如向低排放车辆转型);而电动汽车因生产阶段排放占比大,延长寿命是最优策略,体现了不同类型汽车在寿命管理上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家电行业:2019 - 2023 年,家电寿命总体增长近 2%。其中高科技电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每年增长 3%,推动因素是其自身寿命延长;小型家电年增长 1.2%,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如咖啡机约 6.5 年,有线吸尘器 10 年);大型家电年增长 1.8%。消费者更换家电多因维修成本高或软件过时,凸显提升维修与升级服务对进一步延长寿命的关键作用,也反映出家电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改进空间与挑战。
3、手机产品洞察
手机在现代生活中地位关键且市场变化迅速。Eco Rating 联盟评估显示,2023 - 2024 年部分手机耐用性得分提升 7%,在充电接口、电池寿命和防尘等方面表现更佳,可维修性也有所进步。然而,低端机型虽市场份额高,但耐用性和可维修性评分较低,这对手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需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同时,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提升。
二、相关辅助指标解读
1、使用强度变化
自行车共享:2016 - 2023 年,八个欧洲城市共享单车数量增长 4%,部分城市(如卢布尔雅那、隆德、卢森堡、里昂)增长显著,不同城市共享单车占比差异较大,从每千人 0.75 辆到 1.75 辆不等。这体现了共享模式在提升产品(自行车)使用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洗衣机使用:1995 - 2020 年,欧盟洗衣机使用强度下降 7% - 23%。尽管最大负载容量从 4.8kg / 周期增至 7.6kg / 周期,但实际洗衣量利用率低且增长缓慢,洗衣周期从 226 次降至 174 次,原因包括家庭规模变小导致洗衣机拥有量增加但使用频率降低。不过,平均洗衣温度从 53°C 降至 40°C,节省了电力,而欧盟洗衣总量从 950 亿千克升至 1210 亿千克。此趋势反映出洗衣机使用行为的变化对资源消耗的复杂影响,为家电节能与合理使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2、维修行业动态
2013 - 2015 年维修行业员工数停滞,2015 - 2017 年有所增长后在 2020 年下降,“个人和家庭用品” 类维修工作在 2021 年有小幅度增长,而 “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维修” 类持续下降。约三分之一欧洲消费者未维修近期损坏产品,主要障碍是备件短缺和产品复杂性增加。随着欧盟 “维修权” 等规则的推进,维修活动有望增加,这将对延长产品寿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仍需克服诸多行业性难题。
三、延长产品寿命的循环策略解析
重新思考(Rethink):在产品设计源头,将耐用性、可重复使用性和可维修性纳入考量,欧盟生态设计可持续产品法规为引导消费者购买长寿命产品、激励生产商延长产品寿命提供了规范框架。同时,转变商业模式为产品服务系统可提升使用强度,且注重产品情感耐久性,使消费者更愿意长期使用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设计与市场定位理念。
保留(Retain):在使用阶段,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应实施合理使用与预防性维护措施,抵制计划报废及减少旧产品技术支持等不良商业行为,同时克服营销等社会文化因素带来的过早更换产品的压力,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发挥最大价值,稳定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性能表现。
再利用和共享(Reuse and share):产品在原用户不再需要时,可通过二手交易(转让给亲友、线上售卖或捐赠慈善机构)实现再利用,或采用共享模式供多人使用(如共享单车),从而延续产品的使用价值,减少新产品需求,构建产品使用的社会生态网络,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维修(Repair):维修是防止产品损坏后被丢弃的关键手段,能有效延长产品寿命,使材料和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留存更久。尽管当前面临成本高和复杂性等障碍,但 “维修权” 等法规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相关的翻新和再制造策略虽会改变产品及组件,但能深度挖掘产品剩余价值,进一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在产业实践中需持续优化与推广。同时,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避免盲目购买新产品以及收集更多数据监测趋势和评估反弹效应等问题,是完善产品寿命延长策略体系的重要环节。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