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1月1日至3月31日,下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166个*1成员中共有65个成员提交了1331件TBT通报*2,同比增长11.8%,其中包括845件新通报、470件补遗和勘误通报、16件修订通报。提交通报数量位列前十位的成员依次是:美国、卢旺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中国、布隆迪、埃及、智利和印度尼西亚,仍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
前十位WTO成员提交的TBT通报数占所有成员总通报数的60.2%,比重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美国是本年度提交TBT通报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前十成员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共132件,同比增长29.4%,是近年来第一季度增速最大的一次。卢旺达排名第二,是本年一季度提交TBT通报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共105件,同比增长26.5%;乌干达和埃及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提交的TBT通报数同比分别大幅下降41.7%和59.4%;坦桑尼亚和布隆迪则变化不大。印度尼西亚本年一季度提交了40件TBT通报,超过2024年全年的总数(见表1)。
表1 2025年和2024年TBT通报数前十位国家(一季度)
注:本表2024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本网站《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2025年一季度数据新增巴西。
在155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3,一季度共有45个国家/地区提交了965件TBT通报,比上年增长14.7%,占WTO成员总通报数的72.5%。除乌干达和埃及外,排名较前的“一带一路”国家一季度所提交的TBT通报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见图1)。
图1 2025年和2024年部分“一带一路”国家TBT通报数比对(一季度)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4成员国2025年一季度共提交了221件TBT通报,同比增加45.4%。其中,TBT通报数同比增长最明显的是印尼和韩国。泰国和越南所提交的TBT通报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见图2)。
图2 2025年和2024年RCEP成员国TBT通报数比对(一季度)
(如无特别注明,本节数据均来源于WTO官网,收集于2025年4月1日)
*注:
1. 科摩罗和东帝汶分别在2024年8月21日和8月30日加入WTO。
2. 按照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2.9.2条的要求,只要各成员拟议的技术法规不存在有关国际标准可参照,或拟议的技术法规中的技术内容与有关国际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不一致,且该技术法规有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则各成员应“通过秘书处通知其他成员拟议的法规所涵盖的产品,并对拟议的法规的目的和理由作出简要说明”。WTO秘书处通常会将各成员发出的这种简要说明通知以一个固定格式表格的形式派发到其他成员,这个表格就是TBT通报。TBT通报作为WTO最官方和正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布渠道,是体现WTO成员技术性贸易措施方向和趋势的重要文件。本简报不统计条款10.7、条款15.2等通报。
3.“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名单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一带一路网”中的“国别”一栏。截至2025年4月1日,已有155个国家/地区列入该栏。有关“一带一路”名单信息源诸多,本报告以该官方网站为准。
4.《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十国。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介绍美国CPSC召回和欧盟Safety Gate通报。
【美国】
2025年一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101例召回通报(Recall),同比上升9.8%。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消费品)共69例,占美国CPSC召回总数的68.3%,比重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涉及金额约7.9亿美元。此外,有10例是美国与加拿大联合进行召回,占中国产品被召回通报数的14.5%。
中国输美产品被召回最多的产品为儿童用品和玩具(17.4%)、电器/电气设备(14.5%)和家具(11.6%)(见表2、图3)。
被召回的12例儿童用品和玩具中,玩具产品共5例,被召回的主要原因包括玩具磁铁部件磁通量不符合规定、产品铅或镉等化学物质含量过高,以及小部件脱落造成呛噎等。儿童用品(7例)包括婴儿安全门、婴儿背带、婴儿床、婴儿床围、高脚椅、婴儿车风扇、婴儿凳等,被召回原因包括产品存在造成窒息、卡夹、跌落等风险。电器/电气设备共10例,被召回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存在着火或触电风险,部分产品还因烫伤和割伤风险被召回。
表2 2025年和2024年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前5类产品(一季度)
图3 2025年一季度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的类别分布(例)
(2025年数据来源于美国CPSC官网,收集于2025年4月1日;2024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本网《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5年一季度,欧盟非食品类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安全门(Safety Gate,旧称:RAPEX)共发布1275例危险产品通报,同比增长33.6%。其中,产品原产地为中国的通报有551例,同比增加17.5%,占欧盟Safety Gate通报总数的43.2%,比重较去年同期降低6个百分点。原产于中国被通报最多的产品为电器用品与设备(29.0%),其次为玩具(27.2%)和化学品(7.6%)等(见表3、图4)。
表3 2025年和2024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前5类产品(一季度)
图4 2025年一季度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类别分布(例)
一季度中国被通报最多的产品为电器用品与设备,同比增长32.2%(2024年一季度为121例)。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有:产品的电气绝缘不足,使用者可能触碰到带电部件,遭受电击,有过热和着火风险;焊料含有过量的铅带来环境风险。不符合法规/标准主要是低电压指令、RoHS 2指令和EN 60598系列法规。对我国输欧玩具通报最多的国家是瑞典(67例)。
被通报第二多的玩具,同比增长9.5%(2024年一季度为137例),主要原因有:玩具含有过量的邻苯二甲酸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六价铬以及硼、铅、镉等化学物质,玩具的小部件容易脱落或易被接触。不符合法规/标准主要是玩具安全指令、EN71-1和REACH法规。被通报的化学品主要是因为含有过量的含剧毒物质尼古丁的液体,可能导致意外摄入高剂量的尼古丁,不符合法规主要是烟草产品指令。被通报的儿童用品和设备主要是因为小部件呛噎和绳带过长导致勒毙,不符合法规主要是通用产品安全指令。
对中国输欧消费品提交通报数量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瑞典(23.6%)、北爱尔兰(11.4%)、法国(7.8%)、德国(7.6%)和捷克共和国(6.7%)。其中,瑞典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电器用品与设备(67例);北爱尔兰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电器用品与设备(23例);法国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玩具(24例)(见表4、图5)。
表4 2025年和2024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前5位国家(一季度)
图5 2025年一季度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国家分布(例)
(2025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欧盟Safety Gate官网,收集于2025年4月8日;2024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介绍美国FDA拒绝进口和欧盟RASFF通报。
【美国】
2025年一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计通报拒绝进口8077批次,同比增加55.8%。对中国输美产品(含农食产品、医疗产品、化妆品及烟草产品等)通报拒绝进口1171批次,同比增加3.6%,占美国FDA通报数的14.5%,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
在农食产品方面,美国FDA通报拒绝进口农食产品3138批次,同比增加59.5%。中国输美农食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473批次,同比增加101.3%,占美国FDA通报农食产品总数的15.1%,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被拒绝进口最多的农食产品是蔬菜水果(见表5、图6)。
表5 2025年和2024年美国FDA拒绝进口的前5位中国农食产品(一季度)
图6 2025年一季度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中国农食产品种类分布(例)
从拒绝原因上看,排在前三位的拒绝原因为“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含有毒有害物质”“标签缺少营养信息”,分别有138批次、83批次和72批次涉及这三个原因(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从具体产品上看,被美国FDA拒绝进口批次数最多的中国农食产品是饼干产品(含曲奇饼、苏打饼等),共被拒绝进口48批次,其中,有68.8%涉及“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
在医疗产品方面,2025年一季度美国FDA共通报拒绝进口医疗产品2301批次,同比增加11.4%,占美国FDA总通报数的28.5%,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354批次(医药品70批次、医疗器械284批次),同比减少9.2%,占美国FDA拒绝进口医疗产品总数的15.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从拒绝产品上看,2025年一季度被美国FDA拒绝进口最多的中国医疗产品为处方眼镜镜片,共62批次,均为同一企业出口的产品,于同一天被美国FDA拒绝进口。
此外,医用检查手套,包括乙烯基检查手套、聚乙烯检查手套和橡胶检查手套等也被大量拒绝进口,共被拒绝进口45批次。
从拒绝原因上看,2025年一季度,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中国医疗产品涉及最多的原因是注册问题,排在前六位的具体原因均是注册问题,分别为“药品或器械未在510(j)要求的列表中,或未提供510(j)或510(k)要求提交的通知或其他信息”(227批次)、“负责产品生产、制备、宣传、合成或加工的机构未按期注册”(154批次)、“器械与已上市合法器械为非实质性等同或510(k)未备案”(86批次)、“一级分销商(进口商)未按规定注册”(80批次)、“未获得批准的新药申请(NDA)”(40批次)、“器械未在GUDID数据库上传所需信息”(33批次)(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2025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美国FDA官网,收集于2025年4月21日;2024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本网《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5年一季度,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发布1211例食品安全风险通报,同比减少8.6%。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被通报74例,同比减少31.5%,占欧盟RASFF通报总数的6.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2.1个百分点。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44例(有1例实为食品接触材料但被通报国归类为食品),同比减少47.0%,占中国产品通报数的59.5%。另外还有食品接触材料26例,饲料4例。
在食品方面,通报最多和第二多的类别分别是“水果和蔬菜”(8例)和“坚果/种子产品”(7例),这两类食品的通报数分别占中国产食品通报数的18.2%和15.9%(见表6、图7)。其中,“坚果/种子产品”主要涉及的是花生产品,违规原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超标。
此外,一季度有1例螃蟹因检出全氟辛酸(PFOA)而被荷兰通报,这是近5年我国输欧食品首次因PFOA被RASFF通报。在近3年RASFF发布的通报中,违规原因涉及PFOA问题的主要是越南和泰国出口的软体类海鲜,且提交通报的国家主要是意大利和荷兰。另一方面,今年2月我国也有8家企业的蛤蜊产品因PFOA而被美国FDA列入自动扣留(不经检验立即扣留)名单。由此可见,欧美均加强了对我国水产品PFOA问题的监管力度,水产品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软体类海鲜的企业,应加以关注。
表6 2025年和2024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产品(一季度)
图7 2025年一季度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类别分布(例)
2025年一季度通报中国产食品最多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波兰、意大利和德国,这4个国家的通报数合计占中国产食品被通报数的50%(见表7、图8)。
表7 2025年和2024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国家列表(一季度)
图8 2025年一季度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的国家分布(例)
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2025年一季度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接触材料制品(以下简称食接制品)26例,同比增加13.0%。物质迁移(含重金属迁移和成分迁移)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首要原因,69.2%的中国产食接制品通报涉及该原因,常见迁移物质包括初级芳香胺、甲醛和三聚氰胺等。除以上常见的迁移物质外,一季度有1例纸碟因邻苯二甲酸酯迁移而被法国通报。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时有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因邻苯二甲酸酯迁移而被法国通报,涉及披萨盒、纸碟等,相关纸制品出口企业应予以关注。
(2025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欧盟RASFF官网,收集于2025年4月9日;2024年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本网《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