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国外资讯

世贸组织发布2008年全球贸易报告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8-07-17    阅读:739次
字体:
0
         2008年7月15日,世贸组织发布“2008年全球贸易报告:全球化中的贸易”,指出贸易和全球化为经济带来了更大的繁荣,也为各成员带来了更大的稳定性。
        报告指出,贸易使得各成员可以从专业化和更有效的生产规模中获益,以提高生产能力,促成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并拓宽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但是,全球经济的更为深入的融合并非总是如此受人欢迎,从贸易和全球化中的得益也并未惠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贸易怀疑主义在某些领域开始抬头。
        2008年全球贸易报告以“全球化中的贸易”为题,旨在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融合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进行审查。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多数成员已经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日益加强的区域性合作或国内改革等方式逐步开放了其本国市场。总干事拉米在提及该报告时表示,“几乎没有人质疑全球化和贸易为数亿人民所带来的经济的繁荣,以及各成员的稳定发展。但是,也有少数经济体可能无法从中获益,或获益较少。因此,各成员在应对全球化问题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而经济繁荣的成功传播也需要各成员就发展的根本目标达成一项共识”。
        报告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究,如全球化的构成、动力、全球化的好处、面临的挑战以及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于“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贸易机会、从贸易成本的降价中获益,而另一些国家仍然徘徊在国际贸易之外”的问题,报告也予以了关注。此外,报告还考虑了贸易中的“赢家”和“输家”,以及为确保能从贸易中获益,政策制定者所应起到的互补作用。面对此类复杂的和涉及多层面的问题,报告既从理论层面也从经验层面作出了解释。
        全球化的起因和结果
        报告指出,全球化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产品、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纵深融合。全球化以技术创新、政治变化、经济政策的选择为动力,通过融合带来全球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产品、资本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日益聚合带来了经济资源的更有效配置。经济融合使得目前的产量得以高水平增长,也使其在今后的前景一片光明。资本能够流向那些最需要的国家,以促使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允许劳动力的跨境自由流动也可以缓解劳动力接纳国的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以及劳动力输出国的失业问题。
        目前的老牌工业大国是战后全球化的最早受益者,而新兴工业国也正成为经济融合的主要“赢家”。据统计,贸易的持续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产量的增速,而制造业所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尽管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但其也取得了显著增长。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化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全球化方面也居功至伟。
全球化的公众支持
        针对全球化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同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但这种认同却也伴随着人们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的焦虑。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国际贸易令其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但同样对全球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表示恐惧。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全球化予以了更为强烈的支持,而部分工业国家对全球化的支持力度却有所下降。
        从贸易中获益的源头
        针对贸易所涉及的更具体的问题,报告对从贸易中获益的源头进行了确定,包括通过专业化和竞争获得的收益,产品种类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的增强等。除这些静态分析之外,报告还对获益的源头进行了动态分析,包括资本的积累和技术变革的积累等。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重点关注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影响。而贸易的本质也通过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出来。与此相反,分析型理论重点关注技术变革的因素,以得出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
        此外,报告还就产量分配和组织框架、贸易的影响、贸易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全球融合和国际合作等进行了探究,并以英、法和西班牙文3种版本向公众发布。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相关资讯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