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后,从今年4月7日起,欧盟再次针对中国和越南生产的部分鞋类(除童鞋外)征收渐进式反倾销税,征税额度在6个月内将从4%上升到19.6%。针对这一事件,俄罗斯权威报刊《俄罗斯报》日前刊登“走私猛于入世”的署名文章,进行了详尽报道,并就俄罗斯鞋类市场的未来走向作出评论。
俄鞋类走私猖獗
据俄罗斯皮革及制鞋协会执行主席称:“俄罗斯市场早就受到亚洲制鞋业的冲击,但与欧盟的遭遇不同,在俄表现为另一种灾难,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中国的走私品和仿冒品。与入世后将面对的外国商品的竞争相比,这种大规模的走私和仿冒让俄罗斯制造商们感到更为可怕。”据俄专家测算,由于鞋类走私的大量存在,每年俄罗斯因此而损失约10亿美元(包括流失的关税和其他各种税金)。
目前,俄罗斯居民每年需要消费2.3~2.5亿双鞋,其中绝大部分产品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口的中国鞋,数量约为1.5亿双;正规完税进口的鞋不过8000万双,而这其中的70%~80%虽然标榜着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或者葡萄牙的产地,但实际也是中国生产的贴牌产品。俄本国制鞋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5亿双,但由于鞋类走私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猖獗,俄本国产业根本无力竞争,处在艰难的挣扎中,企业年产量只能维持在5000万双左右。
重拳出击“灰色清关”
近年来,中俄两国海关在贸易统计上一直存在较大差异,且主要表现在中方出口上,中方数字要远高于俄方数字。据中俄官方贸易统计,2003年两国在中方出口上的统计差异为27.5亿美元,2004年这一差异增至43.5亿美元,2005年这一数字又激增近60亿美元。这一点早已引起俄强力部门的严重关切,并被俄方证明中国对俄产品出口中存在大规模的灰色清关现象。
作为俄罗斯海关的直接上级部门,俄罗斯经贸部就两国贸易统计差额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俄罗斯企业正在利用所谓的境外中转国家(如芬兰、德国、波罗的海诸国)所设立的寄售贸易仓库,将中国所产的商品改变原产地证明后,打着欧洲商品的名号进入俄罗斯关境;或者把高税率的商品转报为低税率的商品蒙混过关,硬是把裘皮大衣伪报成化纤毯子来低价通关。
为了彻底堵住日用消费品的走私渠道,俄罗斯近期对来自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的商品明显加大了监控力度。俄罗斯经贸部和俄罗斯海关总署共同制定了系统性的反走私措施,其中包括“打灰”专项行动,旨在消除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日用消费品走私行为。据俄罗斯海关总署称,目前海关部门已在实际工作中对违法行为实施“精确打击”,包括:对于那些频繁运用境外中转国家所设立的离岸公司和寄售贸易仓库从事中转业务的俄罗斯公司进行特别监管;与俄罗斯内务部配合,对于远东地区、俄哈和俄乌部分边境段的轻工产品走私活动实施协同打击;取缔中国公司出资在莫斯科州建立的仓库群,以消除灰色清关产品的落脚地;提供特殊的通关条件,使中国公司可以绕开中间环节,直接以简化程序清关通关,从根本上减少灰色清关的存在。
对于俄罗斯强力部门的反走私行动,俄罗斯皮革及制鞋协会表示欢迎,但同时对俄罗斯有关部门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包括:强烈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接轨,严格原产地规定,对中国输俄商品强制标注“中国制造”字样;改变目前走私罚没商品上交到俄联邦资产基金、由其通过授权公司以“无主货”名义将罚没品拍卖的规定,改为对海关罚没商品予以彻底销毁。俄罗斯制鞋业代表称,在罚没品拍卖中,政府官员与走私商人往往内外勾结,把价格压得很低,在中间环节得到实惠后,再允许货主公司将货物购回。这样,走私商品重新回到流通领域,最终还是冲击了俄罗斯本国的民族制鞋业。
中国企业谨防做砸市场
目前,中国制鞋企业的出口已经在欧盟等多国受挫,不少国内厂商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尚未入世且对中国产品尚未实施反倾销的俄罗斯市场,希望从此处找到新的商机和销售热点。
对此,中国有关方面应加大跟踪力度,准确把握俄罗斯政府部门的政策走向,及早引导中国在俄经营企业转向正规贸易方式,谨防把最后一块极富潜力的市场做砸的情况发生。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