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各大头部品牌展示了多款高端保鲜冰箱,吸引了全球目光。随着AI赋能下的磁控冷鲜、真空冰温等创新技术的集中爆发,行业亟需构建更科学完善的保鲜效果评价体系。近日,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专家接受《中国消费者报》专访,深度解读冰箱保鲜技术
“冰箱保鲜技术历经三代演进,始终围绕延长食材存储周期、维系营养成分、构建抗菌环境三大核心价值展开,并逐步实现了多种精细化分储场景的技术突破。”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测试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冰箱技术迭代路径呈现明显代际特征:1.0时代以机械温控为主导(冷藏/冷冻双区存储);2.0时代进入精准控温阶段(冰温±0.5℃/微冻-3℃/深冷-40℃技术),当前的3.0时代,则形成跨介质协同保鲜体系,通过磁场保鲜、真空冰温等复合技术,实现食材保鲜的技术跨越。
保鲜技术在不断演进,保鲜效果评价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目前,保鲜效果评价主要依据GB/T 44494-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 食品保鲜》和QB/T 5510-2021《家用电冰箱保鲜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检测。针对电冰箱产品,当前标准已对果蔬类产品(失重率、维生素C损失率)和肉类产品(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增长率)等关键保鲜指标建立了基础检测体系。日前,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冰箱保鲜国际标准也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冰箱保鲜性能的国际标准。
在国内外标准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如何将多样化的食材品种和营养成分的保鲜效果,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测试评价体系,成为推动产品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为实现更全面和有效的冰箱保鲜评价,中国电研威凯检测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构建了覆盖食材保鲜、营养留存、抑菌能力、能耗效率等多维度的冰箱保鲜性能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对不同保鲜技术(25℃、4℃(低温)、0℃(磁场干预)、0℃(静电场干预)、0℃(零度保鲜))下草莓品质变化的研究来评价产品的保鲜效果。经中国电研威凯检测实验室测试发现:草莓在室温下会快速失重并于第3天开始发生腐烂现象,磁场下草莓失重最慢,电场下前4天失重相对较快,之后失在较为缓慢,7天后磁场和电场干预下草莓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保留率均为85%以上。诸如此类创新检测技术的加持,使得保鲜效果变得可量化。除在检测评价技术上创新之外,中国电研威凯认证还推出电冰箱保鲜功能高端品质认证“优品认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直观的选购指引,同时助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高端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