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提取物出口结束了高速增长态势,进入调整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9.27亿美元,同比下降10.93%;2017年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9.8亿美元,同比下跌4.1%,与之前20%以上的同比增幅相差悬殊,出口额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美国等国家对植物提取物的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标准缺失也越来越阻碍行业发展。
自2012年起,国内优秀植物提取物企业开展植物提取物标准制定工作,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植物提取物标准的制定和推出将更有利于植物提取物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通过与中国中检院合作,拟将标准形成专门的植物提取物标准集,未来成为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的重要来源,也将为保健品企业最重要的原料采购源;国际市场,与美国USP合作,未来形成中美双方互认标准集,更利于促进中美贸易发展。同时,标准也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标准依据,更利于中国企业掌握谈判话语权。
此次发布的第三批标准,共计12个,分别为白柳皮提取物、槟榔多糖多酚、海藻提取物(岩藻黄质)、虎杖白藜芦醇、金银花提取物(5%绿原酸)、金银花提取物(25%绿原酸)、灵芝提取物(水提)、罗汉果提取物(25%罗汉果皂苷V)、罗汉果提取物(50%罗汉果皂苷V)、绿咖啡豆提取物、绿原酸、甜叶菊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