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计量、质量和技术研究院(Inmetro)于2025年5月7日发布第14号公众咨询,提议全面禁止制造、进口和销售荧光灯及相关产品,这一举措将使巴西成为拉美地区首个实施荧光灯全面禁令的国家。
此次提案针对三大类荧光灯产品:带集成镇流器基座的紧凑型荧光灯、管状荧光灯用电磁镇流器,以及直管型、环形和紧凑型管状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这些产品的技术规范此前分别由Inmetro三项法令确立,其中第17号法令涉及紧凑型荧光灯规范,第500号和第78号法令则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镇流器产品。
巴西此举呼应了国际《水俣公约》的要求。该公约已于2022年获得137个国家支持,决定在2025年前淘汰紧凑型荧光灯。巴西作为公约缔约方,此次提案标志着其正式启动履约进程,为LED照明的全面普及扫清政策障碍。
荧光灯被禁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汞含量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汞列为十大公共健康关注化学物质之一,指出不存在"安全"的汞暴露水平。荧光灯破损时释放的汞蒸气可迅速进入肺部和血液,对儿童和孕妇尤其危险。
全球约75%的荧光灯未得到正确回收处理,汞污染通过垃圾填埋场渗入土壤和水体,最终在食物链中富集。在巴西,每年消费约2.06亿支荧光灯,但回收率仅为6%,大部分废弃荧光灯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造成严重的环境隐患。
巴西的提案与全球荧光灯淘汰趋势高度契合。欧盟已于2023年开始实施荧光灯禁令,2025年2月将进一步扩大禁令范围。美国加州、科罗拉多州、俄勒冈州等多个州计划在2025年全面禁止荧光灯销售,夏威夷和缅因州目标定在2026年。加拿大也宣布将从2026年开始实施类似禁令。
这一全球性趋势得到了联合国《水俣公约》的有力推动。该公约旨在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随着LED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性能不断提升,荧光灯的淘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