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首份《区域能源转型展望》,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如何在欧盟各国加速减排、提升能源可负担性并增强工业韧性。该展望建议平衡气候与能源安全优先事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针对性投资,确保家庭与工业的能源可负担性。同时要实现欧盟未来能源转型目标,需加快基础设施整合与扩张、强化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并完善能源综合规划的制度框架及执行机制。
报告着重强调了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能源综合规划、电网扩张、电气化以及进一步的市场整合。指出为解决部分成员国进展滞后的问题,需要协同实施、加强治理和建立灵活的政策框架。贸易与多元化供应链也是确保能源转型公平且具成本效益的重要工具。要实现符合气候目标的发展路径,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包括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投资,加快化石燃料逐步退出,以及使工业战略与气候和能源目标保持一致。
报告预测,到205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年增量将达122吉瓦(为当前两倍);2030年电力部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达70%,2050年接近90%。但转型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需要对电力行业产能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到2050年,累计投资额将达到5.6万亿欧元(接近德国2024年GDP的80%),年均投资需2200亿欧元(较当前增长近50%)。到2050年,欧盟能源转型年均总投资需1万亿欧元(约占2024年欧盟GDP的6%)。
报告还列出了欧盟到2030年实现净零转型需采取的关键行动:
1.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通过加速电气化和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并可能超越2030年最终能源消费总量42.5%的目标。
2.确保风电和太阳能(4.520, -0.03, -0.66%)总装机容量至少达1100吉瓦(辅以必要的电网扩张),推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247吉瓦(是2023年底640吉瓦的两倍)。
3.安装至少46吉瓦的电池储能容量以增强系统灵活性(2023 年底为6吉瓦)。
4.到2030年,将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21%提升至33%。
5.在建筑领域部署5100万台热泵,在2023年底2150万台的基础上,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
6.推广电动汽车,2030年保有量达1亿辆(2023年约1200万辆),并配套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7.建立监管与投资框架,支持区域氢能枢纽和大规模电解槽部署。
报告指出尽管势头渐增,但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与渗透速度仍不足以实现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目标,以及2040年和2050年的愿景。目前,各成员国在跨部门、技术及能源载体的实施层面仍存在不足,欧盟成员国间的及时协同实施与能源规划整合是重大挑战。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