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临时存储类

深圳碳交易所百个交易日成交金额700余万元

信息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发布日期:2013-11-15    阅读:568次
字体:
0

  2010 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 万吨、2273.6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 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13个重点区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

  为完成“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中国尝试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碳排放权交易。上述七个试点地区均位于我国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但这种交易体系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减排动力不足;国家发改委主导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属于第二种途径,也就是为这些地方的企业设定碳排放上限,要求企业据历史排放量和行业基准线确立自己的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低于其配额,可以将多出的配额交易。

  今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首吃螃蟹的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在运作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中国经济周刊》从深圳交易所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约100个交易日内累计交易量为113855吨,成交金额为7120238元。

  与全球最大的欧盟碳交易体系相比,这个数据显得微不足道。“在2012年,欧盟交易了90多亿吨的交易量,今年估计也会轻松的超过90亿吨。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相关资讯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