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国外资讯

2023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信息来源: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4-01-23    阅读:8586次
字体:
0

2023年TBT通报情况

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164个成员中共有90个成员提交了4068件TBT通报*1,其中包括2260件新通报、1723件补遗和勘误通报、85件修订通报。提交通报数量位列前10位的成员依次是:美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肯尼亚、布隆迪、巴西、印度、欧盟和埃及(见表1)。

 表1 2023年和2022年TBT通报数前10位国家

表1.png

表2.png

注:本表2022年数据来源于本网站《2022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2023年提交TBT通报数量前10的WTO成员中,80%为发展中经济体。与去年相比,部分成员提交的TBT数量变化明显。其中,排位第2的坦桑尼亚增长71.4%,排位第4的卢旺达增长1.2倍;肯尼亚、布隆迪分别增长38.7%和1.4倍;乌干达、巴西则分别下降22.7%和60.0%。前10位的WTO成员中,仅美国和欧盟为发达经济体,美国提交的TBT通报数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欧盟则增长22.9%。

在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2个国家/地区中*2,本年共有59个国家/地区提交了2792件TBT通报,同比增长18.5%,占WTO成员总通报数的68.6%。除坦桑尼亚、卢旺达、肯尼亚和布隆迪外,加纳本年提交的TBT通报数也明显增多,增长16.3倍,主要涉及机电产品、灯具和化学品等。(见图1)。

图片3.png

图1  2023年和2022年部分“一带一路”国家TBT通报数比对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3成员国2023年共提交了381件TBT通报,同比下降9.9%。其中,TBT通报数减少较为明显的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下降和91.7%和60.0%。相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提交的TBT通报数分别大幅增长141.7%和27.8%。缅甸、文莱、柬埔寨和老挝本年尚未提交TBT通报(见图2)。

 图片4.png

图2  2023年和2022年RCEP成员国TBT通报数比对

(如无特别注明,本节数据均来源于WTO官网,收集于2024年1月4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按照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2.9.2条的要求,只要各成员拟议的技术法规不存在有关国际标准可参照,或拟议的技术法规中的技术内容与有关国际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不一致,且该技术法规有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则各成员即应“通过秘书处通知其他成员拟议的法规所涵盖的产品,并对拟议的法规的目的和理由作出简要说明”。WTO秘书处通常会将各成员发出的这种简要说明通知以一个固定格式表格的形式派发到其他成员,这个表格就是TBT通报。TBT通报作为WTO最官方和正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布渠道,是体现WTO成员技术性贸易措施方向和趋势的重要文件。

2.“一带一路”成员单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一带一路网”,截至2023年10月19日,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地区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十国。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2023年度我国出口欧美消费品受阻情况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重点介绍美国CPSC召回和欧盟Safety Gate通报。

【美国】

2023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323例召回通报(Recall),同比增加10.2%。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消费品)共184例,同比增加17.2%,占美国CPSC召回总数的57.0%,比重较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涉及金额约72亿美元。此外,有48例是美国与加拿大联合进行召回,占中国产品被召回通报数的26.1%。

中国输美产品被召回最多的产品儿童用品(24.5%)、电器/电气设备(21.7%)和纺织服装(15.8%)(见表2、图3)。

被召回的45例儿童用品包括婴儿摇椅、床上用品、玩具游戏产品和儿童用水杯等,被召回原因大多是产品存在致婴儿溺水、割伤、呛噎窒息等风险;电器/电气产品(40例)包括榨汁机、高压锅、除湿器、吸尘器、空气炸锅和插座等,主要存在致消费者烧伤、触电和割伤等风险;纺织服装(29例)中,有25例为儿童睡衣或睡袍,均存在不符合美国联邦儿童睡衣的易燃性标准的问题,2例为哺乳卫衣衫,存在小部件吞咽的风险,还有2例为儿童重力毯,存在窒息风险。 

表2  2023年和2022年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前5类产品

表5.png

图片6.png

图3  2023年美国CPSC召回中国出口消费品的类别分布

(2023年数据来源于美国CPSC官网,收集于2024年1月4日;2022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2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3年,欧盟非食品类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安全门(Safety Gate,旧称:RAPEX)共发布3351例危险产品通报,较上年增长60.5%。其中,产品原产地为中国的通报有1235例,较上年增加16.8%,占欧盟Safety Gate通报总数的36.9%,比重较上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原产于中国被通报最多的产品为玩具(30.4%),另外还有电器用品与设备(21.1%)、珠宝(9.2%)等(见表3、图4)。

表3  2023年和2022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前5类产品

表7.png

图片8.png

图4  2023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类别分布

2023年中国输欧玩具较2022年减少17例,但仍然稳居第一,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有:玩具的部件容易脱落或易被接触,儿童可能会把它们放进口中并导致呛噎;玩具含有过量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危害儿童健康。对中国输欧玩具通报最多的国家是波兰(78例)和法国(70例)。

电器用品与设备被通报数比2022年增长了80.6%,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为产品焊料中含有过量的铅,铅存在环境风险;带电部件可能会被接触,使用者可能会遭受电击。对中国输欧电器用品与设备通报最多的国家是瑞典(105例),其中通报产品中98%涉及铅含量超标,其次是邻苯二甲酸盐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s)含量超标。

珠宝也是被通报数增长幅度较大的一类产品,比2022年增长了77.7%,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为镉含量超标。对中国输欧珠宝通报最多的国家是瑞典(49例)。纺织服装和时尚物品被通报数与上一年相比减少18.6%。其中儿童相关产品有29例,被通报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拉绳可能成为儿童各种活动中的羁绊,导致儿童被勒毙。儿童用品和设备被通报数比上一年增长了1.17倍,为65例,集中在婴儿背带(19例)和婴儿自助喂食枕(17例),被通报原因主要是产品的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跌落、呛噎、挤压等受伤。

对中国输欧消费品提交通报数量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瑞典(19.8%)、德国(10.5%)、波兰(9.2%)、法国(9.1%)和匈牙利(7.7%)。其中,瑞典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电器用品与设备(105例);德国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珠宝(33例);波兰通报最多的产品是玩具(78例)(见表4、图5)。

表4  2023年和2022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前5位国家

表9.png

图片10.png

图5  2023年欧盟Safety Gate通报中国产消费品的国家分布

(2023年数据来源于欧盟Safety Gate官网,收集于2024年1月8日;2022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2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2023年我国出口欧美农食及医疗器械产品受阻情况

本简报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本节介绍美国FDA拒绝进口和欧盟RASFF通报。

【美国】

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计通报拒绝进口15905批次,较上年减少1.5%。对中国输美产品(含农食产品、医疗产品、化妆品及烟草产品等)通报拒绝进口2156批次,较上年减少2.5%,占美国FDA通报数的13.6%,占比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农食产品方面,美国FDA通报拒绝进口农食产品7185批次,较上年减少8.3%。中国输美农食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691批次,较上年减少8.5%,占美国FDA通报农食产品总数的9.6%,占比与上年持平。其中,被拒绝进口的农食产品以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居多(见表5、图6)。

表5  2023年和2022年美国FDA拒绝进口的前5位中国农食产品

表11.png

图片12.png

图6  2023年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中国农食产品种类分布

从拒绝原因上看,有28.1%的农食产品(194批次)因涉及“含污秽的、腐臭的或腐烂的物质,或不适于食用”而被拒绝进口,主要是蔬菜水果(93批次)、烘焙产品(40批次)和水产品(25批次);有25.9%的农食产品(179批次)因涉及各种标签问题而被拒绝进口,如“标签缺少营养信息”(79批次)、“标签未标注每种配料的通用或常用名称,或/和饮料未显著标注果蔬汁的总体含量”(76批次)和“法律要求标注的英文信息未在标签上以显著且便于普通人阅读和理解的形式显示”(66批次);有14.6%的农食产品因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被拒绝进口,还有13.0%的农食产品因“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而被拒绝进口(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从具体产品上看,被拒绝进口最多的农食产品是金针菇,有56批次,远高于其他产品,且有50.0%是因涉及“含李斯特菌”而被拒绝进口。

在医疗产品方面,2023年美国FDA共通报拒绝进口医疗产品6874批次,较上年减少0.7%,占美国FDA总通报数的43.2%,占比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865批次(医药品187批次、医疗器械678批次),较上年减少30.8%,占美国FDA拒绝进口医疗产品总数的12.6%,占比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

从拒绝原因上看,被美国FDA拒绝进口的中国医疗产品中有74.9%涉及注册问题,占比较上年下降16.5个百分点。中国医疗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的原因中,前四位均为注册问题,分别是“药品或器械未在510(j)要求的列表中,或未提供510(j)或510(k)要求提交的通知或其他信息”“负责产品生产、制备、宣传、合成或加工的机构未按期注册”“器械与已上市合法器械为非实质性等同或510(k)未备案”和“一级分销商(进口商)未按规定注册”,分别有46.6%、43.1%、20.2%和19.9%的医疗产品涉及以上问题;排在第五位的拒绝原因是“因设备存在缺陷或漏洞,产品质量低于其声称或被描述的水平”,涉及该原因的中国医疗产品有170批次,较上年增加314.6%,占比从上年的3.3%飙升至19.7%。还有12.5%的医疗产品因涉及标签问题而被拒绝进口,占比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如“标签信息不是英文”“标签未标注生产商、包装商或分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和“产品为处方药,标签缺少应有信息”等(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2023年数据来源于美国FDA官网,收集于2024年1月8日;2022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2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欧盟】

2023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发布4681例食品安全风险通报,较上年增加7.6%。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被通报323例,较上年增加0.3%,占欧盟RASFF通报总数的6.9%,占比较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192例,较上年增加17.8%,占中国产品通报数的59.4%。另外还有食品接触材料126例,饲料5例。

在食品方面,欧盟RASFF通报中国最多的类别是“水果和蔬菜”(38例),此类产品的通报数占中国产食品通报数的19.8%,违规原因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一直是中国输欧食品被RASFF通报的主要原因,2023年RASFF公布的中国产食品通报中,约有28.6%涉及的违规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或检出未授权的农药,常见的违规农药包括氯酸盐、毒死蜱、唑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除水果、蔬菜和茶叶等植物产品外,2023年有18例中国产禽肉因氯酸盐残留问题而被荷兰通报,主要集中在11月。屠宰后经过含氯消毒剂(清洗液)清洗的鸡,被称为“氯洗鸡”。“氯洗鸡”时常会被检测出含氯消毒剂产生的副产品,即氯酸盐。虽然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都允许使用含次氯酸的水清洗屠宰后的鸡,但欧盟却禁止进口和销售“氯洗鸡”。欧盟法规(EC) No 853/2004明确规定,欧盟禁止食品经营者使用除饮用水以外的任何物质清洁去除动物源性食品的表面污染物。同时,欧盟法规(EU) 2020/749规定,禽肉产品中的氯酸盐最大残留量为0.05 mg/kg。食品出口企业应注意各国法规标准的差异。

糖果类食品的通报数明显增加,2023年有27例中国产糖果通报,比上一年多21例,通报数仅次于水果和蔬菜。通报原因主要是含有未授权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二氧化钛、苋菜红等着色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以及可能导致儿童窒息的卡拉胶、刺槐豆胶等增稠剂(见表6、图7)。

表6  2023年和202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产品

表13.png

图片7.png

图7  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类别分布

2023年通报中国产食品最多的国家是荷兰,其次为意大利和德国。三国的通报数均占中国产食品被通报数的10%以上(见表7、图8)。其中,意大利较为关注新型食品问题,其提交的中国产食品通报中,28%的通报涉及的违规原因是食品为(或含有)未授权的新型食品,如党参、当归和竹笋等。

表7  2023年和202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前5位国家列表

表15.png

图片16.png


图8  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的国家分布

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接触材料制品(以下简称食接制品)126例,较上年减少14.3%。随着欧盟“Bamboo-zling”执法行动的结束,中国产食接制品的通报数也随之回落。初级芳香胺迁移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首要原因,27.8%的中国产食接制品通报涉及该原因。除初级芳香胺迁移外,含有未授权的天然材料和重金属迁移也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重要原因。此外,2023年有2例竹制食接制品(砧板和餐具)因铅迁移而被法国通报,这是输欧竹制品首次因铅迁移而被通报。此前因铅迁移而被通报的食接制品主要为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而竹制品的违规原因主要为含有天然材料、甲醛或三聚氰胺迁移等。

2023年通报中国产食接制品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其次是爱尔兰和意大利。法国通报的23例中国产食接制品中,有22例的违规原因都是物质迁移问题,主要为初级芳香胺和邻苯二甲酸酯迁移。

(2023年数据来源于欧盟RASFF官网,收集于2024年1月4日;2022年数据来源于本网《2022年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微信公众号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