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碳足迹计算与验证方法(CFB-LMT)》第一版草案,为符合欧盟电池法规要求的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碳足迹计算与验证提供指南。该草案聚焦密封、重量≤25kg、专为轮式车辆牵引供电的电池,排除已再利用等操作的电池,基于“增量法”明确了范围、计算规则等核心内容。
1.电池定义与范围
LMT电池指密封、重量≤25kg,专为轮式车辆(电动机或电动机与人力结合驱动)牵引供电,且非电动汽车或SLI电池的产品,排除已进行再利用、改作他用等操作的电池。主要分为两类:
可拆卸电池:能量300-1000Wh,电压36-48V,多为通用型,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等,部分单独销售。
集成电池:多安装在小型电动摩托车等,能量3-5kWh,可为可更换式,专为特定车辆设计。
2.核心计算规则
碳足迹为电池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总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计),除以服务周期总能量,结果以kgCO₂-eq/kWh为单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流:电池总质量与全生命周期总能量的比值(kg/kWh),用于关联数据与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电池服务周期总能量(kWh),可基于保修信息(默认年充放电循环30次,使用年限依保修规则确定)或法规声明值计算。
重大变更:若电池物料、工艺等变化导致碳足迹增加超10%,需重新计算并制定声明。
3.系统边界与生命周期
系统边界:物理上包含电池单元、电极等组件(充电器除外);逻辑上涵盖从原材料获取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不含使用阶段。
生命周期阶段:分为原材料获取与预处理、主产品生产(含材料生产、电池组装等)、分销、报废与回收四个阶段,并明确了可排除的流程(如生产设备制造)及质量截断标准(材料占比<1%可忽略)。
4.数据与循环足迹要求
数据收集:分强制(电池组装、运输等)和非强制(原材料生产等)公司特定流程,需满足法规要求,明确数据质量评级维度(技术、地理、时间代表性及完整性)。
循环足迹公式(CFF):量化回收与报废处理的环境影响,默认80%电池报废后 “正确返回” 并规范处理,20%“未正确返回”,通过分配因子、回收产率等参数计算排放与信用值,企业采用特定回收流程需提供合规证据。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