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消费警示

守护儿童安全 共筑满意消费——谨防好奇宝宝祸从口入

信息来源: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5-03-17    阅读:896次
字体:
0

《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增设“儿童与安全”领域,明确提出主要目标。安全是儿童产品的底线,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牵引着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关乎社会高质量发展。早在2005年,广东作为全国首批伤害监测工作试点省开展探索研究,201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多部门合作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多年来为我省儿童和家庭安全保驾护航。近期,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市场监管局、省疾控中心、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围绕儿童相关产品安全进行交流研讨,推动儿童相关产品安全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针对我省儿童相关产品监测情况,开展系列宣传科普,共同营造儿童安全友好的社会氛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日常消费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产品,对儿童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然而,低龄儿童对危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在用嘴巴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祸从口入。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日常消费生活中,以下几类产品误吞后,可能会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危险。

摄图网_401463457_手绘浪花分割线(非企业商用).png

纽扣电池广泛用于生活中的各类产品,比如玩具、钟表、计算器、遥控器、汽车钥匙、相机、电子秤及音乐贺卡等。然而,近年来,儿童因误吞纽扣电池而导致严重伤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与电池误吞有关的伤害近百例,其中大多数与纽扣电池有关,受伤人群中92.9%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4.jpg 

纽扣电池误吞伤害中,轻度伤害占比60.7%,中度或重度伤害占比39.3%,需住院处理的病例占比高达25.0%。误吞纽扣电池不仅有窒息的风险,还会造成内脏器官的损伤,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预防儿童误吞纽扣电池带来的风险,消费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妥善存放纽扣电池

请将未使用的纽扣电池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电池包装完好无损。同时,使用过的纽扣电池也应妥善处理,避免被儿童捡拾到。

(2)检查家中电器、玩具等产品的安全性

定期检查家中使用纽扣电池的电器,确保电池仓盖完好无损并上锁。若产品未配备安全锁,建议更换为安全设计的产品。

(3)教育儿童远离小物件

向儿童灌输安全意识,告诫他们不能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尤其是电池、硬币等潜在危险物品。

(4)迅速反应与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儿童误吞纽扣电池,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给孩子催吐或喂食,专业医疗处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5)购买包装更安全的产品

选购纽扣电池时应尽量选择一次只释放一个和具有较好防儿童拆解包装设计的产品,能够有效防止儿童将纽扣电池从包装内暴力取出。

图片6.png

摄图网_401463457_手绘浪花分割线(非企业商用).png

洗衣凝珠是一种新兴的洗衣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儿童误食可能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昏迷,甚至死亡。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有数十余例儿童误食洗衣凝珠案例,其中71.4%为0~3岁的幼儿。 

5.jpg

因此,有儿童的家庭在选购洗衣凝珠时应当特别注意:

(1)部分产品外观与食品非常相似,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从而导致其误食,应选购外包装不透明的产品。

图片1.png

(2)应选购具有儿童安全锁扣的产品。

图片3.png

(3)应选购在明显位置印有“远离儿童”“禁止入口”等图标和内容的产品。

图片4.png

(4)应教育儿童不可食用洗衣凝珠,每次使用完后应将其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区域。如出现误食应及时就医。

摄图网_401463457_手绘浪花分割线(非企业商用).png

巴克球,是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并不适合儿童玩耍。而近年来,部分企业利用其具有磁力、可变性强、颜色鲜艳等特点,将其宣传为儿童益智积木,使其成为了一款“网红”儿童玩具。但巴克球容易被幼儿当作糖果吞食,且一旦误食进幼儿体内,随着小肠蠕动向下运动,成串的巴克球会堵塞肠管或相邻肠管内的巴克球相互吸引挤压肠管,从而造成肠梗阻或肠穿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危及患儿生命。

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有数十余例儿童误吞巴克球案例,其中67.7%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6.jpg

因此,为了预防儿童误吞巴克球带来的风险,消费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在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挑选玩具时要多加考量,儿童喜欢把物件送入口中,购买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到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的噎塞、窒息和误吞危险,尤其在购买磁性玩具更要检查磁性部件的牢固性,避免其脱落被儿童误吞。而巴克球作为成人解压用品,家长应避免将其作为玩具给孩子玩耍。

(2)如果怀疑儿童误吞巴克球,应立即送医处理。


此外,如果消费者在家庭、学校、体育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公共场所等,使用或消费各类产品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或产品缺陷导致人身伤害,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粤省事”的“产品伤害信息报送”小程序,直接向政府部门提供产品伤害线索。

循环结构流程图.png

(省市场监管局、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疾控中心、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联合发文)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相关资讯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