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市场年底前或有望启动实际交易。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今年底,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有望启动实际交易,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随即向北京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明确表示北京碳市场交易平台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争取在今年内实现第一笔碳交易。
解振华介绍,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碳市场试点,今年6月18日,深圳市的碳交易市场已经上市了,最初上线是每吨碳将近30元,而经过这几个月之后,现在每吨碳平均在80元左右,因为全国启动碳交易实际试点的仅深圳一个城市,所以整体交易量不是很大,目前为12万吨。
据易碳家了解到,除了深圳之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州此前也已经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了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而北京也已在去年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杜少中介绍,此前北京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已经进行了试运转,部分自愿减排项目等个案在这个平台上按照规则进行模拟交易。他透露,截至目前,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完成了试点场内交易规则的编制,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北京碳交易试点的正式启动做好了市场化准备。北京碳市场启动后,下一步将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争取今年底实现第一笔碳交易。
有观点提出,相比其他省市,北京要真正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要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部分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碳市场存在市场失序、产品混乱、制度缺失等不少问题,“越是临近启动,面临的挑战也越多”。杜少中表示。
对于未来北京碳交易面对的挑战,杜少中坦言,交易平台的搭建并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看到,碳交易和其他产权交易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关注大盘走向,还需要时刻注意线下企业是否确实实现了节能减排,碳交易是否起到了相应的实际效果,是否调动了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没有严格控制总量指标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就无法形成较为明显的减排效果。”为避免北京出现类似欧洲碳市场因配额过多,碳价从每吨38欧元下降到2欧元,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北京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如果北京碳交易真正启动,就需要严格执行总量指标限制交易制度,当企业自身拥有的排污限值不够用,就必须通过平台向有指标的、减排成本小的企业购买排污指标时,才能够压缩排污总量,有效控制全市空气污染状况继续恶化。而解振华也表示,深圳已经吸取了欧盟的教训,发放了较少配额,各个企业要真正地实现减排任务,会通过算经济账衡量是买配额还是治理合算。
据介绍,一开始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可能会相对较简单,之后会根据交易平台的减排效果逐渐调整配额、交易制度等,也有专家建议,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入温室气体减排评价要素,为碳排放交易市场参与者提供减排项目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