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何 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据介绍,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急需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指南》要求,要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标准。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强化创新成果迭代和应用场景构建,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协作,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标准化模式。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指南》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7个部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规范数据、算力、算法等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关键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文本、语音、图像,以及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术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主要规范由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模式;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行业应用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的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安全/治理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转载链接:https://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24-07/05/content_9056110.htm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